在1968年,在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與建造的南京長江大橋落成。為了檢驗大橋的質量,在1969年初,許世友上將從蘇北地區調來118輛坦克來進行測試。在第二天的正式測試中,單輛重達32噸的118輛坦克一字排開,浩浩蕩蕩的通過南京長江大橋。如今距離南京長江大橋落成已經過去了50年的時間,它仍然堅固如初,屹立在長江江面上。
在南京長江大橋落成兩年后,歐洲地區的捷克也完工了一座大橋,它的名字叫魯斯爾賴大橋。該橋全長600米,當時是捷克國內最長的橋梁。為了檢驗大橋的質量,捷克效仿中國調來120輛T-55坦克來檢驗魯斯爾賴大橋的質量。當時建造這座橋梁的設計師非常有名氣,他對于魯斯爾賴大橋的質量成竹在胸,但沒想到,令人尷尬的一幕發生了。
T-55坦克戰斗長9.74米,寬3.23米,高2.65米,全重39.5噸。試想一下,120輛T-55坦克的重量有多重,從中可以看出設計師對于這座橋的質量有多么的自信。但當一輛又一輛T-55坦克駛向大橋后,負責觀察的技術人員立即發現了問題。在T-55坦克履帶的碾壓下,橋面竟然出現了12條大裂縫。其中在橋中部地區,產生了一道深深的裂縫,大橋隨時都有垮塌的危險。在危急情況之下,技術人員迅速將問題報告給了設計師,已經開上橋的T-55坦克隨之一輛又一輛下了橋,其余沒上橋的坦克則停止了上橋行動。
此次測試試驗失敗后,捷克不得已對魯斯爾賴大橋進行了系統的維修。由于橋面被坦克壓出了多道裂縫,使得搶修工作異常艱難。據統計,此次大搶修花費的資金驚人,折合人民幣高達10億元。捷克用慘痛的教訓向世人表明,在對橋梁進行驗收時,一定要根據橋梁質量選擇合適的驗收方法。如果當時120輛T-55坦克全部上了橋,那產生的后果有多么的可怕。
中國當初在建造南京長江大橋的時候,耗用了38.41萬立方米混凝土、6.65萬噸鋼材,用了長達8年的時間才建成。50年后,南京長江大橋依然在運行,從中反映出中國橋梁建造方面雄厚的實力。